科学研究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如果我们对某项研究右了兴趣,就会产生’种强烈的欲望,就能积极主动专心致志地投身其中;如果没有兴越,勉为其难,或迫个得已.心不在焉,就难以选出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在科学研究中,兴趣是促使人积极追求和潜心探索的—种爱好,一种非把研究课题完成不可而爆发的欲望和冲动。虽然说兴趣可以培养,可以转移,对某个研究课题,原先不感兴趣,后来变得十分感兴趣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但对研究课题始终提不起兴趣来,甚至厌恶论文写作,终究是一种极不利于学术研究的心理状态。企图在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上取得‘点成绩,如果心有夯娄,无疑于天方夜谭,痴人说梦。
我们在认识到兴趣可以和科学研究实践中逐步培养和形成的同时,还要注意到它对于学术问题的研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孔子说:“知之考小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就是一种极感兴趣的心理状态,它更带有目的性、方向性.具有自觉性强与积极性高的显著特征,心理学上称之为浴在兴趣。这种“乐之”,不仅有助于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浴力.使人不知疲倦地钻研问题:而且它能使人随着对问题钻研的深人,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最终写出比较好和比较多的学术论文来。
有兴控的研究课题,往往最能发扦自己的业务专长。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其他几弟学科的研究者一般是很难解决这个学科中存在的问题的。即使是同一学科的研究者,也不见得对该学科的所有问题都能轻车熟路,耳熟能详。—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分,业务水平有高低之别,但每个研究者响自己的业务专长和熟悉领域却是一个无庸置疑的事实。只有扬长避短,选题对口,才能使科学研究顺利展开,并最终获得可真的研究成果。否则,只从一时的兴趣出发,不顾及学科相应的特点和个人的主观条件,草率定题,其结果不是半途而股就是事倍功半。出此,选题时要科学地评测自己的研究条件,如果所选的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课题,或是经过最大努力研究中依然存在自己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雄以逾越的障碍,那么就要趁早改弦更张,以免落得徒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