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必须建构与之发展相适应的理论基础,而不应该只是在原有理论基础上的修补。正是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教育正在形成自己新的理论基础的格局,这就是以现代哲学、现代心理学、现代生理学和系统科学为主干,以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未来学、创造学、语言学、思维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数理逻辑和模糊数学等新兴学科为延伸补充的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框架结构。由于作为理论基础学科研究的深化和新发展,由于众多学科的参与与互补,不仅更新了教育研究的内容,而且更新了研究方法。

仅以语言学为例,语言学的发展被列为哲学、心理学重大变革的标志之—。语言学本身又包括了众多分支学科,这些学科是:有以语言结构变异和社会结构变化之间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言语发生理论和言语行为理沦的语用学,研究语言活动的心理过程、心理机制及其发展规律的心理语言学,研究人脑与语言关系的神经语言学,还有运用数学模型和数学程序对语言现象进行研究以便为机器翻译、自动化检索和通讯技术设备提供有关语言结构和精确资料的数理语言学。与此同时,现代心理学,特别是70年代后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批判了过去那种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严格的环境决定论及人与动物不分的观点,引入内化外化、同化顺应、结构建构等概念,研究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人的智能和解决问题的程序分析,控制论的信息反馈模式等。在现代生理学方面,脑科学对人脑基本构成及基本活动规律的揭示,意识机能、脑内分工和协作的神经网络联结机制的研究,思维过程中逻辑、非逻辑、形式化和直觉因素的互补性关系的揭示,以及通过计算机科学进行大脑思维模拟的人工智能的研究等等,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正是众多学科的协同研究,不仅促进了对脑与意识这一重大难题的探索,而且通过语言研究,有助于揭示人脑思维内在规律和历史进程,思维结构与模式,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特点,异常行为的语言结构及矫正等等,从而为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也正是众多学科在课题研究上的共同性,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移植,研究成果的渗透,从而对现代教育的研究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