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教师的职业素质,学生、

相对来说,家长和校长(教师)对于优秀教师形象角色的定位比较趋向,他们往往是从成

人的观点、社会的需要层次来阐述对于教师职业素质的理解;而学生则更多是从自身的感悟和体验中描述出期望中的优秀教师素质。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学生和家长、校长(教师)在此问题上的分歧。当然,通过仔细分析,我们也可以发现,在存异的同时,共通之处也是有的。他们普遍认为教师应具有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应当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要有组织能力,知识面要宽广,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讲究教学方法,同时也应具有良好的个性修养等。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在学校,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扮演着一种示范的作用,教师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素质的高低。而教师的职业素质结构,归根结蒂是由时代决定的。21世纪是雄心勃勃、允满挑战的世纪,高度发达的未来信息社会需要大批掌握新兴技术并能适应复杂环境的人才。这些新型的人才,毫无疑问,要靠教育、教师来培养,也毫无疑问对教师这一传统职业、传统角色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具备与时代发展相通应的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