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的历史遗产是很丰厚的。首先因为她是由20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中山先生把他治国救民的观念倾注到办教育培养人才之中,提出“把中华民族从根救起来,把世界文化迎头赶上去。”他安求学生“读书不忘革命,革命不忘读书”’“要立大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这些思想影响了代代中大的学子。他亲手题写的校训“博学、审问、惧思、明辨、驾行”成为中山大学办学的理念和治学的传统。小大近80年的历史形成了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并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其一,革命性。中山大学是孙中山先生为培养革命人才而创办的。中山先生“天下为公”、“苏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中人人。在今大的教育传统中,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爱国教育和人格教育,强调民族精神,培养国家观念和伦理的观念。
近80年的风风雨雨,中大人以今山先生为揩模,以小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为办学理念,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形成了以国家兴亡和民族振兴为己任的优良传统。江泽民同志在中山大学70周年校庆时题写的“发扬中山先生革命精神,办好中山大学,作出更大贞献”是对中大“革命性”传统的很好的概括。
其二,科学性。中大的历史足和一批大师纽教授、学者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治学精神和方法铸就了中山大学讲求“科学性”的优良传统。
中大从一开始就把发展教学和科研、办成名校作为目标。邹鲁主政广东大学时常以中山先生“要革命不能不读书”的话来勉励学生,强调“革命非有学问不可”,并注重抓好教学、科研两项工作。1932年重新修订的《国立中山大学组织大纲》,确立“以间扬三民主义,研究高深学问,培植专门人才,发展社会文化为宗旨”,突出了教学、科研两大中心工作。重视基础、重视质量、重视人才培养的科学规律己成为中山大学的教学传统。教师们言传身教,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和开创学术新领域的勇气给中大这座科学殿堂留下许多精神财富。“重视学术、讲求科学性”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更是名牌大学的基本品格,我们要格外珍视前辈为我们建立的“科学性”的优良传统。
其三,开放性。广州历来是中国刘外开放的门户,是内地联系海外的桥梁,这是小山大学“开放性”传统的地缘背景。从筹办广东大学起,在35名筹备委员中有31人足从海外留学归来,通晓国际先进教育的专家。中山先生要求大学以“研究世界日新之学理、技术为主”,办学伊姑使在法国里昂市建立大学海外部并实行开放性办学,向全国招聘名师来校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