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能力是多种心理机能参与的一种综合能力,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由于各门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不同,揭示它们的内在规律的方法也就不同,  因而自学能力钓培养方法也就备异。

一位好的教师,不仅应当家握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个性特征在相应的环境条件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谓创造型教学方法可以统称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技艺。

教学理论争论的实底在一定意义上说,是自学能力在培养学生思维力中的地位和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如何获得的争论。也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的争论。

早在十九世纪,德国的鼓育家第斯多惠就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尽可能多方面地激发学生的心笛”活动。陶行知先生把毕生精力都放在了研究如何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即独立学哥的能力方面),并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他提出的六个“解放’,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代许多教育理论坚持从幼儿园开始,教学必须把“教知识”和“教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于是出现了传授知识的技巧和发展能力的技巧的综合观点,外因论和内因论相结合的观点,主导作州和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观点,行为主义派和认知理论派相结合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