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党中央在一系列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与文件中,提出了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1994年,在《中共今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讲到“关于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强调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持。

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利普及化,提高国民素质已成为其主要任务。而知识经济需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的人才。今大的科技创新如果不渗透人文精神将一事九成,就拿电脑软件来讲,只有越来越人性化,才能普及到千家万户。“科技以人为本”,本身就说明高技术的创造发明需要充分考虑人的需要,为人的发展服务。当前,人们正在以新的眼光审视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在现代条件下的平衡与互补。

1999年6月,中共今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素质教育具有渐进件,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文化层次高并不等于素质高。俗话说:“培养一个博士需要十年,培养一个绅士需要三代人”,这话虽不完全正确,但至少说明素质的培养和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素质教育作为—种指导思想,—种教育理念,尤其注重人文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养成。而要达到人的素质和游与均衡发展,也必须强调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协调发展,并努力使二者真正融合。针对目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偏弱的现状,素质教育应更强调人文取向,注重人文学科的训练和人文素质培养的协调发展。

英、美的高等学校普遍重视博雅教育,看重大学生的教养。譬如哈佛大学就曾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习文学艺术、历史、社会哲学分析、外国语言文化、数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的基础知识。仅人文教育与人文学科并非同一问事,人文教育不仅仅是博雅课程的增设,而是强调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中蕴涵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