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改革的研究,一直是研究牛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近些年来,就什么是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哪些类型的研究,形成了以下二种有影响的主张:一是李盛兵在其著作《研究生教育模式擅变》中通过对研究生教育历史发展的审视,将研究生培养模式概括为学徒式、专业式和协作式三种;薛大样教授在其主编咖研究生教育学》中在这三种模式的基础上还提出厂教学式研究生培养模式(专业学位),将研究生培养模式扩展为四种。二是陈学飞等在其著作《西方怎样培养博士》中从国别的角度提出了研究生培养的国家模式。三是由华东师范大学谢安邦教授指导的博士胡玲琳在其博士论文《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中,从人才培养日标指向的角度将研究生培养模式溉括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种。此外,还有从层次划分的角度将研究生培养模式概括为硕士培养模式、博士培养模式的。这些研究表明,研究牛培养模式在研究生培养实践中是一种多样性的存在;这些研究从不同侧面揭示丁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的——些特征,为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打下了苯础。

我们认为所谓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根据高层次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社会的需要,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特定需求指导下,为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参与研究生培养的主体与研究生培养基本环节之间所形成的组合样式及运行方式,它是研究生培养特性的一种简约性概括,它表达的是参与研究生培养的主体要素就“培养什么样的研究生”和“怎样培养研究生”两个基本问题在研究生培养诸环节中的解决方式。由此可见,“培养什么样的研究生”和“怎样培养研究生”是研究生培养模式蕴含的根本规定性。但是已有的关于研究牛培养模式的概括和分类没有很好地表达出这种规定性,即从已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表达中,很难把握参与研究生培养的主体在培养什么样的研究生和怎样培养研究生中所起的作用。

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培养什么样的研究生”和“怎样培养研究生”,实质是由参与研究生培养的相关主体所决定的。参与研究生培养的主体要素主要有政府、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研究生培养单位)、学科专业单位、导师、研究生、社会(用人单位)。这些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研究生教育系统,使这一系统具有了特有的功能,即培养研究生的功能。一般来说,研究生的培养主要经过入学考试、培养计划制定、课程学习、参与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及授予学位等六个环节。根据参与研究生培养主体在研究生培养过程诸环节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可以将研究生培养模式划分为政府主导型模式、高校(研究生培养单位)主导型模式、学科专业单位主导型模式、导师主导型模式、研究生主导型模式和社会(用人单位)主导型模式等六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