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在我国古代教师职业的发展历程中,除官学做出了较大贡献外,私学也功不可没。如: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开设了当时规模最大的私学,收授门徒3000,从事教师生涯几十年,根据实践提出“有救无类”、“发慌忘食、乐而忘忧”的教学思想,至今仍有深远影响。

近代指17—19世纪末。近代学校与古代学校的不同是,前者是制度化的,后者是非制度化的。制度化的学校有三大特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而且“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集中体现在严密的组织性上”,在学校内部有专设的领导岗位和教育教学组织,还有专司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总务后勤、文体活动的专门组织机构。这样的学校制度使教师职业从业者成为国家公职人员,由师范院校按照大机器生产的方式来培养。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古代教师那种讲学的自由,在课程上只有执行权,易形成“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此时期,为普及义务教育而诞生的独立的师范教育机构也成为推动教师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1681年法国天主教神甫拉萨尔创立了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成为世界独立师范教育的开始。从1870年到1890年,世界许多国家颁布法规设立师范学校,中国也是在这个时代,即1897年创立了以专门培养教师为主的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