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在古希腊人那里已经产生,但不占统治地位,到了17、18世纪才占了统治地位。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代替自然哲学的臆造,开辟了近代实验科学的新纪元。新的方法要求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把观察的对象从总的联系中抽取出来进行孤立、静止的研究。这在当时自然科学研究中是有积极意义的,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但是,这种研究方法被一些哲学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到哲学中之后,就造成了近代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孤立、静止和片面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和机械观点一样,是法国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其局限性。但这并不是说个别法国唯物论者的思想没有辩证法的因素,而是就整体来说,他们未能摆脱机械观点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十八世纪英法唯物主义哲学家,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立场,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的。但他们把运动理解为机械运动,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说:“运动就是不断地放弃一个位置,又取得一个位置。”他们否定了运动形式的多样性,虽然有人对运动作了分类,提出简单运动和复杂运动,但最终还是把复杂运动归结为简单运动,把生物运动和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拉美特利声称:“植物是机器”,“人是机器“。这种把生物,甚至人的社会活动都明确归结为机械运动的观点,是机械论发展到顶峰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