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由经验到理论,获得了关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知识,但这并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学生获取信息是为了能够解决各种问题,完成教师向他们提出的教学任务。
信息外化有两个作用:
1.强化理解
人对信息的接受有两种水平:有意识与无意识。当人们面临着急欲完成的任务,有明确的获取信息的意识时,对信息的感知就会更清楚、更明确。因此,应用前摄控制着信息的接受,后援可以便学生对被应用的信息存留更深刻的印象。客观地说.应用和理解实质上是不可分的。应用的过程时时伴随着思考.因而也就时时伴随着理解,强化着理解。反之.没有应用,有些信息在接受之后,可能会稍纵即逝。同时,应用的过程也是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归纳、编序的过程,使广泛得来的信息条理化、系统化,有助于实现新信息的再次内化,进入认知结构中。
2.应用检验
外化应用的过程也是检验的过程。学生能否实现信息的外化,首先就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否,以及掌握的熟练程度如何。如果学生在外化应用中能顺利地完成教师给定的应用任务.这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教师传授的内容,教学可继续前进。反之,学生外化困难,应用中错误百出,乃至根本不能外化,这就说明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根本没有理解.或教师的讲授存在问题,从而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提醒他们进行自我检查,分析问题产生原因。
信息外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口答、练习、讨论、实际操作、测验以及实验和实践等都是外化的适当方式。
高水平的外化不仅表现在学生对教师给定任务的出色完成.而且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闻一知十,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