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大学城,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不是对现有大学进行改建或扩建,也不是新建一所或多所大学,而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新途径的选择。大学城的定位和功能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城是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相对集中办学的区域

大学城所在的区域,不是举办一所大学的区域,也不是举办某一类型的高等教育的区域,是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汇聚办学的区域;是研究牛层次、本科生层次、专科生层次教育共生共存的区域;是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台、高等师范教育等不同类型教育共有的区域。

2.大学城是不同类型高等学校展示办学特色、展开办学竞争的场所

大学城是不同类型高等学校相对集中办学的区域,这就决定大学城不是新建一所大学或举办某—类型的高等教育开始全新的办校、办学历程的地方,而是要将全国或国际上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需要扩张、发展的高等学校引入办学。在大学城里,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应展示其业已形成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将优良的办学传统、成功的育人模式保持并发扬光大,将优势学科、名牌专业置入大学城,将优秀教师尤其是名师安排进大学城的教室讲台上。因此,大学城不是低水平、低层次、低效益的高等学校聚集的区域。在大学城里,不同类型的学校在展示自己办学特色的同时,也自然展开着办学水平和质量的竞争,因此,在大学城里不同类型的学校,可以互相学习,相立借鉴,共同发展。

3.大学城是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硬件与软件资源可以共享的园地

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在大学城里办学,可以共享水、电、道路、建筑等基础设施,共享体育休闲娱乐场所,共享图书信息资料,共享生活后勤服务设施等硬件资源。在大学城里软件资源同样可以共享,高素质的师资可以轮流到几所大学之间执教,学生们可以走进几所大学之间的任何课堂选修自己喜爱的课程,所修学分各学校之间互相承认。大学城内硬件、软件资源的共享,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各办学实体自成一体的资源配置模式,有效地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和重复建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办学效益。